|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AIGC 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在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的研讨会上,院长郁钧剑致辞,为这场关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深度探讨拉开了帷幕。
学院学术院长彭吉象指出,AIGC 已深度渗透至艺术的诸多方面,从电影后期制作到音乐、舞蹈、大型演出,再到设计与绘画,其在艺术创作和表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这一技术的引入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需要从艺术美学、哲学乃至伦理学等多角度深入研究,以全面应对挑战。
著名作曲家李小兵呼吁关注大模型等技术领域中中国语料库的建设及应用。他坚信科技赋能传统音乐创新发展乃必然之势,尽管机器在多个领域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但艺术工作者应坚守艺术本源,注重审美意识、情感表达和社会责任感,洞察人工智能对相关专业的影响,实现对新技术的驾驭,相信人类未来的艺术将站在 AI 巨人的肩上阔步前行。
北电数智首席科学家窦德景以文生图、文生视频等技术为例,与参会人员深入研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方面的潜力与价值。他强调,深度学习和大模型的出现犹如开启了一扇通向未知的门窗,我们应以积极的姿态拥抱这一变革。随着参数的快速增长,AIGC 将创作出更为多样且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为艺术家们带来全新的创作灵感与工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汪建松认为,未来的设计教育应更紧密地围绕国家发展和人民需求。设计教育不应局限于技术传授与艺术探索,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拥抱并驾驭技术,实现持续的创新与发展。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动画艺术系正高级工程师王一夫现场展示了其团队开发的云制作系统,该系统允许创作者通过普通电脑接入云端,实现电影等数字内容的在线协同制作。此外,他分享了 AI 在数字虚拟偶像、沉浸式声音体验优化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并指出这些技术有望在未来广泛应用于数字服务贸易和文化交流,打造全新场景,抹平地域差距,构建一个生动可感、重塑价值、轻量化应用的数字内容创作元宇宙。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万国教授着重强调了学院围绕 AIGC 在艺术创作、艺术模型预训练、机器学习以及实时内容生成到成长性 AI 等领域的探索,以及其对文化创意和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万国教授还提出了加强建设 AIGC 艺术创新融合实验室,推动数智化建设和技术创新,同时推进产学研合作等计划。
在这场关于 AIGC 与艺术的研讨中,各方专家学者的见解为艺术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在这一前沿领域的探索注入了强大动力。
|
|